“ 內容摘要: 杜鵑紅山茶,別名:杜鵑茶,四季茶、四季杜鵑紅山茶、或“假大頭茶”?;ㄋ粕讲枞~像杜鵑, 有著“植物界大熊貓”之稱、一度曾瀕臨滅絕的杜鵑紅山茶,在上海植物園盛開,引來植物界廣泛關注;杜鵑紅山茶原產中國,國家一級保護植物,其分布地區極窄,原只在陽春境內有零星分布。 ”
杜鵑紅山茶,別名:杜鵑茶,四季茶、四季杜鵑紅山茶、或“假大頭茶”。花似山茶葉像杜鵑, 有著“植物界大熊貓”之稱、一度曾瀕臨滅絕的杜鵑紅山茶,在上海植物園盛開,引來植物界廣泛關注;杜鵑紅山茶原產中國,國家一級保護植物,其分布地區極窄,原只在陽春境內有零星分布。
形態特征:杜鵑紅山茶的葉倒卵形、長倒卵形及倒心狀披針形,先端園鈍或者稍微有凹陷,基部楔形;葉上表面光亮碧綠,下表面淺綠色,兩面均無毛,稍被灰粉;側脈5~8對,干時兩面稍可見,中脈兩面突起;葉全緣,有時見葉尖端有2~5對鋸齒,邊緣具透明骨質狀狹邊,呈互生或輪生,多聚集于枝梢上部;葉柄長0.6~1.2cm,無毛。
杜鵑紅山茶在抽芽時可見先出葉多枚(7~8枚),第一片真葉至頂葉葉間距逐漸變短,枝頂往下基本一腋一花,每梢生1~8個花芽,花艷紅色或粉色,無花梗;花在枝上自下而上漸次開放,整個植株形成連續開花的現象。花瓣5~9枚,柱頭2~5裂,雄蕊外輪連成桶裝。
生長習性:杜鵑紅山茶生森林茂密、人煙稀少的小溪兩旁。生長區年平均溫度22.1℃,最高溫38.4℃,最低溫-1.8℃,七月平均溫28.2℃,一月平均溫14.3℃。年日照時數1200小時,無霜期350天。年平均降雨量3428.9mm,相對濕度85%。成土母質為花崗巖,紅壤,土壤pH5.5-6。杜鵑紅山茶一般分布在林冠下層,為半陽性樹種,較為耐陰。
杜鵑紅山茶的栽培技術:杜鵑紅山茶的繁殖方法有播種、扦插、壓條、嫁接。在實際生產中多采取扦插法。另外,在園林綠化上,作為觀賞用花,可以用大花山茶和野生的山茶苗進行靠接,做少量的單株繁殖。
砧木培育:用紅露珍扦插苗按20cm×20cm株行距栽植,按照茶花水肥管理技術培育,主要形成粗壯直立的主干。培育5年左右,地徑3cm左右即可。早春2-3月萌芽前,將砧木截干上盆,截干高度根據砧木大小、分枝高度和培育規格來定。
上盆后用錫箔紙將截干處蓋住,在大棚里養護,主要進行澆水管理,40天左右可以發芽,等芽長到8~10cm左右,還未開始木質化之前嫁接,如果芽比較多,可在萌動前抹去干中下部的芽和干上部較為密集處的芽抹去部分。
穗條培育:杜鵑紅山茶在重慶地區的最佳嫁接時間在每年5月左右,穗條要求剛好達到半木質化程度。在3月萌芽前,在腐熟有機肥中加人尿素,將植株根10cm外挖溝,施肥于溝中,覆土。
待枝條抽梢到15cm以上,可噴施適量的磷酸二氫鉀溶液,根據砧木萌芽時間控制枝條木質化程度,避免砧木和穗條時間不一致,錯過最佳嫁接時間。
嫁接步驟
采穗:用刀片或鋒利的剪刀取穗條,穗條以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最佳,枝條留2片葉子處剪取穗條,用濕布裹上待用。最好是早上10點前采穗,采穗量以上午能用完為宜。
嫁接:選擇砧木上部粗壯的嫩枝2-3個保留,其余的用刀片除去,再用刀片削去保留的嫩枝頂端,保留2-3cm左右,用刀片從中將枝條切開,切開深度為1-1.5cm。將接穗用刀片削去一面至木質部,在接穗另一面再削到木質部。
成對稱,用刀片切下,保留一芽一葉。將接穗鑲嵌到砧木切口處,保證接穗與一面皮部對齊。用繩子將砧木和接穗相接部分綁緊,再用透明熟料袋將砧木套上并用繩子扎緊,一般每株嫁接2-3個芽為宜。
種子繁殖:由于杜鵑紅山茶自然條件下授粉結實率低,種子大部分為敗育.因此大部分地區用種子繁殖比較困難。但以杜鵑紅山茶為親本進行雜交育種時必須采用播種繁殖。
首先,根據杜鵑紅山茶的生存環境,應選擇避風向陽、地勢平坦、土壤肥沃、質地疏松、排水性能良好、呈微酸性的土壤作為苗圃地,細致整地,施足基肥,撒人生石灰對苗圃地進行消毒。
其次,挑選飽滿的種子,剔除受損和蟲蛀的種子后采用條播,冬、春季均可播種。播種時要將種臍側放,以利幼苗生長。最后,播種后要蓋上一層細肥土,再覆蓋一層薄草,保溫保濕,以使種子盡早發芽和出土。
幼苗出土1個月后,每月施人糞尿或化肥。幼苗容易發生葉枯病和立枯病,發生葉枯病時可噴灑0.8%波爾多液或50%退菌特防治:每隔10d左右噴波爾多液1次,以防治立枯病。
扦插繁殖:杜鵑紅山茶的扦插成活率,主要取決于插條的生根率,同時還取決于插床的基質、插穗剪取、扦插方法、扦插時間以及扦插后管理等因素。
苗床基質:對杜鵑紅山茶扦插基質的選擇有不同的研究,研究表明,杜鵑紅山茶的扦插基質采用黃心土時生根率較高,平均為79.3%。研究發現不同基質對扦插生根率有極顯著影響。
其中泥炭土:黃土為1:1(體積比)的復合基質為杜鵑紅山茶扦插的最佳基質,生根率達70.0%;其次是單一泥炭土,生根率達60.0%,復合基質扦插效果優于單一基質。對選擇扦插基質,還要根據當地的土壤類型調配相應基質,促進插條生根。
插穗剪取:插穗的剪取應于清晨進行,選擇粗壯、已木質化、頂芽飽滿、葉片完整的枝條作插穗。插穗最好用0.5~2.0年生的枝條,也有報道稱宜選用0.5~1.0年生的枝條。枝條剪取后要用濕毛巾包裹。
插穗長約8cm,每個插穗的每片葉可剪去50%,以免枯死;帶有花芽的插穗要摘除花芽:下切口削面要平滑,以利于愈合生根。
插穗生根:用0.5g/L的植物生長激素組合(80%IBA+20%NAA),可使0.5~1.0年杜鵑紅山茶插穗扦插45~50d的成活率達到98,0%.1年時的平均生根數達到30.6條,平均根長達4.2cm,極顯著高于對照(未添加植物生長激素)。
在扦插之前,將插穗在2g/LIBA中浸泡3~5s,也有建議將插穗清洗干凈后在3g/LIAA溶液中浸泡12h,以此促進插穗生根。但是在促進插條生根方面,還要根據插條的生理年齡選擇生根劑處理的濃度和時間,生理年齡小的枝條,生根劑濃度和處理時間應低于生理年齡高的枝條。
扦插時間:研究認為杜鵑紅山茶插條的扦插時間以3~4月或9~10月為宜。也有人認為一年四季都可進行扦插,春季和夏季扦插杜鵑紅山茶的效果并無顯著差異。選擇合適的扦插時間,還要根據當地的氣候變化。
扦插方法:按60°傾斜插入沙壤中,插穗的葉和芽露出地面,葉面朝上,人土深約2/3。插后灑水,使土壤充分濕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