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內容摘要: 金苞花苞片為黃色者較為常見,花型分為上下兩唇,外型酷似嘴唇。為爵床科常綠亞灌木,莖節膨大,葉對生,長橢圓形,有明顯的葉脈,因其莖頂穗狀花序的黃色。苞片層層疊疊,并伸出白色小花,形似蝦體而得名。 ”
金苞花(學名:Pachystachys lutea),別名黃蝦花、小蝦花、蝦子花、金苞蝦衣花、珊瑚爵床、金包銀,原產地為墨西哥、秘魯及南美洲奎亞那,有二種品種,一種苞片為紫褐色,另一種苞片則為黃色。
金苞花苞片為黃色者較為常見,花型分為上下兩唇,外型酷似嘴唇。為爵床科常綠亞灌木,莖節膨大,葉對生,長橢圓形,有明顯的葉脈,因其莖頂穗狀花序的黃色。
苞片層層疊疊,并伸出白色小花,形似蝦體而得名。金苞花花期較長,從夏至冬,花串壽命長達數周。野生小蝦花可長高至2至3尺,而一般家庭所栽種者高多不超過1尺。
形態特征:金苞花金脈單藥花株可達1米,盆栽僅15-20厘米。葉對生,卵形或長卵形,先端銳形,革質,中肋與羽狀側脈黃白色。夏、秋季花開,頂生,花苞金黃色,花期持久,花葉俱美。
金苞花艷苞花株高50-80厘米,盆栽15-30厘米。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,中用銀白色,夏,秋季開花,頂生,花苞紅色,花期持久。此類植物耐陰性強,觀花賞葉,清雅宜人。金苞花莖多分枝,直立,基部逐漸木質化。
葉對生,披針形,葉脈紋理鮮明,葉面皺褶有光澤,葉緣波浪形。花序著生莖頂,由重疊整齊的金黃色心形苞片組成,呈四棱形,長10~15cm。花乳白色、唇形,長約5cm,從花序基部陸續向上綻開,金黃色苞片可保持2~3個月。金苞花花期很長,由暮春開始一直至11月,盛夏是盛花期。
生長習性:金苞花原產秘魯和墨西哥,喜高溫高濕和陽光充足的環境,比較耐陰,適宜生長于溫度為18、25℃的環境。冬季要保持5℃以上才能安全越冬。適合栽種在肥沃排水良好的輕壤土中。
金苞花的繁殖方式:金苞花主要用扦插繁殖,生長季都可進行。扦插時間最好在6月,從老株上取長約5厘米嫩梢,扦于砂或桎石中,保濕,約半個月生根,若6月份扦插,則一周就可生根,也可水插。
扦插小苗上盆時,可用塘泥2份,碧糠灰1份,并加豆餅粉或雞糞作基肥,幼苗一周后才能逐步讓它見陽光。對成活后的小苗,要進行摘心,第一次留1-2節摘心,待新梢長出2-3對葉時,再留一對葉摘心,停止摘心后,2-3個月就可開花。為防止停止摘心后節間過長、植株過高,可根灌2000ppm矮狀素或500ppm的多效唑。
金苞花常用扦插法繁殖。全年均可進行,以6-7月為佳。插穗應選擇健壯、節間短的枝條,去除下部葉片,留頂端葉,長8-10厘米,插于素沙中,遮陰保濕度,2周后生根,當年扦插,當年即可開花。
生長期間,除盛夏可稍遮蔭外,都要給予充足的光照,這樣,不僅可使植株生長更壯,并能減少病害。此花在半陰環境中雖然也能較好生長,但若過于蔭蔽,會出現徒長現象,而且開花遲且少。金苞花喜通風環境,平時植株擺放不要太密,以免影響透風。
夏季,澆水要不待盆土干透就澆,并要經常向植株及周圍噴水,以保持較高的環境濕度。肥料以餅肥水或稀人糞尿為主,10-15天澆1次,開花期間要補充以磷為主的復合肥,以滿足植株不斷孕蕾開花時對肥料的需要。
冬季越冬溫度宜保持10℃以上,否則葉片容易發黃凋落,若能保持15℃以上,冬季也可開花,第二年春,2年以上老株,其莖已半木質化,長勢衰弱,應進行扦插更新。
金苞花的養殖方法:花序上密生金黃色花苞片和潔白色小花,極為美麗。只要蒔養得法,有充足的光照和15度以上的溫度,一年四季鮮花不斷。盆栽宜選用疏松肥沃、排水透氣良好的策酸性土壤。一般可用腐葉土加1/3河沙,另加少量骨粉混勻配制的培養土。
粘土和沙土都不適宜其生長發育。金苞花比較喜歡陽光,北方地區栽培,春秋季節放室外養護,一般不需要遮光,但夏季中午前后需適當遮光。冬季放室內光線充足處則葉色鮮綠富有光澤,株形緊湊,花序大,色澤艷麗。若遭到烈日曝曬,易導致葉片萎黃,葉緣枯焦。
金苞花喜濕潤,夏季和干旱季節需經常注意提高花盆周圍的空氣濕度,方能使植株茁壯生長。金苞花較喜肥,生長季節一般每7-10天施一次全元素液肥。孕蕾期向葉面上噴施0.2%磷酸二氫鉀溶液,有利于花多色艷。
若養分不足,則植株生長衰弱,花序小,開花少。若施氮肥過多則莖節細長,花量減少。金苞花枝葉茂盛,花序大,花朵多,需要較多的水分,因此應經常保持盆土濕潤,但忌盆內積水。花芽分化期,要注意適當控制澆水,減弱植株營養生長,以利養分積累,促進花芽分化。
生長適溫約為18-25度,超過30度或低于10度均不利其生長。溫度低易引起葉片脫落,時間久了會導致根系腐爛,嚴重時植株枯萎死亡。因此家庭蒔養,要想讓它冬季繼續開花,白天室溫需保持在18度以上,夜間也需維持在15度以上,同時給予適當的水肥條件,即可達到目的。